国家领导人与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档案
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展
60年百项重大成果展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
视 频
图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60年百项重大成果展示
 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获奖奖种:国家自然科学奖
获奖时间:2007
获奖等级:2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热河生物群研究团队通过二十多年扎实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在鸟类及其羽毛和飞行的起源,恐龙、早期鸟类、哺乳类和两栖类的演化、早期鸟类和翼龙的胚胎发育、以及热河生物群的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原创性研究成果。仅在《自然》和《科学》杂志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成果多次入选《发现》杂志年度一百项科学新闻。
   早期鸟类的发现填补了一百多年来始祖鸟和晚白垩世鸟类演化的空白,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中生代鸟类最为丰富的国家;首次发现了四个翅膀的恐龙化石,支持并完善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及“四个翅膀阶段”的学说,并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提供了一些关键证据;发现了世界首例哺乳动物食恐龙的证据;发现了世界上首枚翼龙的胚胎化石,为翼龙“卵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填补了自发现翼龙100多年来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还揭示了早期哺乳类、鸟类、恐龙、翼龙、两栖类等的演化辐射以及在食性、大小和行走等方面的显著分异,为恢复早白垩世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这些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在脊椎动物许多类群的起源和系统演化研究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解决进化生物学和地学领域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许多重大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理论问题的固有认识,拓展了学科研究方向,开辟了学科新的研究前景,而且对我国古生物学研究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学术前沿领域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世界首枚翼龙胚胎化石及复原图

顾氏小盗龙化石及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