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与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档案
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展
60年百项重大成果展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
视 频
图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60年百项重大成果展示
基于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的理论与设计

第一完成单位: 软件研究所
获奖奖种:国家自然科学奖
获奖时间:1989
获奖等级:1
内容简介: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半导体线路生产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计算机硬件性能显著提升,而软件生产仍处于手工编制状态,生产率低下、产品可靠性差,成为计算机应用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工业界与西欧学术界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美国工业界的方案着眼于技术,认为提高软件生产率应加强程序设计技术的研究以及软件开发支撑工具的研制;而西欧学术界则认为软件生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命令式程序语言中包含的细节太多,致使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差,因此应设计一种直接表示程序含义的形式化规范语言来书写程序,然后再转换成有效的执行程序,其关键是关于形式化程序语义理论与规范语言的研究。
   中科院软件所的唐稚松研究员认为这两种方案都对提高软件生产率有着重要意义,但不应彼此分离而应紧密结合起来。为此,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致力于将形式化的时序逻辑语言与软件工程相结合的XYZ系统的研究。在1983年IFIP巴黎大会上,他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XYZ/E。XYZ/E既是一时序逻辑系统又是一具有常见程序语言风格且可实际用于编程运行的程序语言,将程序的动态语义与静态语义结合了起来,第一次将状态转换的控制机制引入到逻辑系统之中,又第一次将这种时序逻辑形式化理论与最新软件技术结合起来。XYZ系统是一组以XYZ/E为核心的软件工程工具,包含其它面向专门应用的子语言,以及有关的辅助工具,主要包括:验证与自动生成工具,支撑逐步求精开发过程与速成原型工具,支撑模块程序设计及构件的体系设计的图形工具,语言自动转换工具等。这些工具的目的在于支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这一成果被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称为软件工程领域中发展可执行时序逻辑的先驱。 

 唐稚松
 

唐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