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是我的领路人,决定了我一生的工作和科学道路。如果当时没遇见他,我很可能在数学上一事无成。”85岁高龄的吴文俊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吴文俊是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陈省身先生的弟子。12月11日晚,他专程赴南开大学吊唁陈省身。
吴文俊与陈省身相识于1946年。当时年仅27岁的吴文俊第一次在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见到大名鼎鼎的陈省身。陈省身在“中央研究院”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拓扑学方面,吴文俊就随他研究拓扑学,走出了一条卓有成就的数学之路。
吴文俊认为,陈省身具有深邃的洞察力。早在研究拓扑学时,他就开始考虑微分几何的问题。他曾对吴文俊讲:“要集中力量搞拓扑,不能局限于拓扑本身。我的目的在于发展微分几何。微分几何到了一个阶段,也不能只考虑小范围的问题,而是要发展大范围的微分几何。这必须要有合适的工具,就是拓扑学。”
58年的师生情谊非同一般,就在今年11月14日,吴文俊还到南开看望恩师。他回忆道:“我们谈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数学,而且主要是陈先生在讲,精神好得很。”半个月后,吴文俊惋惜地说:“他走得太快了,太早了,本来可以再领导我们几年。姜伯驹先生说过,陈省身是中国数学界的精神领袖,我觉得这句话很对。”
“陈先生对数学的贡献是永久的、决定性的、得到公认的。他的科学遗产和精神遗产也是永恒的。他对数学本身的贡献众所周知,杨振宁先生的那句‘欧高黎嘉陈’(即将欧几里德、高斯、黎曼、陈的导师嘉当及陈省身相提并论,他们都是几何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编者注)概括了他的学术成就。他对培养和吸引年轻人不遗余力。受到他益处的年轻人也数不胜数。数学界之外的许多人也深受他的影响。”
陈省身一直致力于中国数学的发展。在吴文俊看来,他不光“想”和“说”,还付诸行动。1972年起,陈省身频繁回国,瞄准当时数学发展的要害,在国内连续举办“微分几何与微分方程”的“双微”会议。吴文俊经常与他见面,第一次“双微”会议就是由吴文俊主持的。
今年9月,陈省身获得首届“邵逸夫奖”,吴文俊担任该奖项数学科学奖评委会主席。介绍陈省身的文章由吴文俊与杨振宁共同起草,两人概括了陈省身的主要学术成就,但国际数学联盟秘书长格里菲思对文章提出异议。格里菲思认为,仅介绍学术成就尚不足以证明陈先生的一切贡献,其对年轻一代的帮助、鼓励和爱护无人能及,值得大书特书。吴文俊等立即请格里菲思添一段话。
格里菲思是这样写的:“陈教授人情练达,最喜欢和不同年龄及兴趣的朋友相聚,畅谈数学,对有机会与他共事的人,更扶掖不遗余力。他往往是最早一位了解同行工作的重要之处,并唤起全行注意的人。今天,陈教授桃李满天下,门生遍布美国各大院校数学系,他在中国的影响更是有目共睹。”随后,评委会集体通过了这份修改后的材料。吴文俊说,只有加上这段话,才能说明陈先生的贡献远远超过科学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