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与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档案
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展
60年百项重大成果展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
视 频
图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5年 >> 叶笃正 >> 媒体报道
第一个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叶笃正
新华网        

  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专门仪式上,中国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从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别德里茨基博士手中接过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16年出生的叶笃正与中国的第一份气候纪录同年。88年后,作为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国近代动力气象学创始人之一的叶笃正因其对地球命运的长期关注和杰出贡献,获得了国际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众多演员协调表演的戏剧,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叶笃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这位将“求实、认真”奉为人生信条的科学家看来,无论是那面印有世界气象组织徽章、14克拉的金牌奖章、还是10000瑞士法郎的奖金都不属于他个人,而属于中国大气物理科学家群体。

  叶笃正如今已是一位“广受尊敬、世界闻名”(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法罗语)的科学家,但他最引以为豪的始终是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1940年,叶笃正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留学美国。1948年,叶笃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当时,美国的大学教授年薪不过5000美金左右。

  然而,优厚的待遇并没有将叶笃正留在美国。1950年,叶笃正经香港回到中国大陆。在踏上祖国土地的一刻,叶笃正泪留满面,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到家了”。

  也许是故乡的土地为叶笃正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气候学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成就卓著,取得了众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最先提出的大气长波频散理论至今仍用于天气预报,而“夏季高原为热源”和“大气环流有季节性变化”的理论均已成为大气科学方面的经典。现在,年事已高的叶笃正仍然没有停止自己钟爱的研究工作,“我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可是时间总是不够用”,他说。

  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其负面效应的研究,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多年来总是随身带着本子,将自己想到的问题和偶尔出现的灵感记下来,并敦促自己尽快行动。“我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如果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完成大部分计划,人生将没有遗憾”,他说。多年来,作为学术大家的叶笃正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提携后辈,至今桃李满天下。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法罗在24日的颁奖仪式上特别提到,“一直以无尽的热情和善良帮助学生的叶教授得到了他遍及世界各地的弟子们的高度尊敬和感激”。

  拿到多项国外科技奖项和中国几乎所有科技大奖的叶笃正已经记不得自己确切的获奖次数,但却始终对把奖金捐出来乐此不疲。1995年,叶笃正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捐给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用于奖励在大气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的青年学者。

  叶笃正认为,目前中国在许多气象研究领域仍然比较落后,只有对年轻学者多作鼓励,才可能尽快提高中国相关研究的水平,缩小和先进国家的距离。“我要把世界气象组织的这10000瑞士法郎也捐出来。”叶笃正说。